顯示具有 甘苦談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甘苦談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

考公職/廣泛讀、巧妙記 考古題練到熟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陳崑福】2011.12.19 03:08 am

考試達人賴世昌每考必上,究竟有什麼秘訣?賴世昌說,準備公職考試要依考生的時間、資源、知能,運用「記憶策略」、「閱讀策略」、「擬答策略」,兼顧廣泛閱讀的「博通」與熟練考古題的「精熟」程度,才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

賴世昌喜歡用發行套幣作比喻,他說,很多人排隊,有人買不到,有人就有辦法靠「實力」插隊買到,這種「實力」可能是暴力,可能是人長得粗壯、讓人看了感到害怕,才能插得了隊。公務人員考試,也要講求「插隊」,但想要「插隊」,不能違法,不能靠暴力,要用「記憶策略及讀書方法」。

賴世昌因此提出國考上榜心法,叮嚀考生要「以科學的讀書方法:讀得快又好」、「以高明的記憶技巧:記得細又牢」、「以優異答題經驗:寫得好又妙」。

他進一步說,閱讀、記憶、擬答三策略是國考三大關鍵,資訊、時間、知能是三大資源,也就是國考六大要素,考生要讀通典試委員的教科書,運用自己獨創的順序、諧音或聯想等技巧,記下重點。

不論參加高考或普考,讀完書一定做考古題,若準備時間多,考古題年份就要往前推;尤其申論題,一定要先自己練習作答,「考古題上別人提供的答案,不是你整合的東西,再考出來,你還是答不完整,落東落西考不上。」賴世昌說,碰到不會的題目,就自己在書本上找答案,用屬於自己的記憶技巧記下來。

賴世昌還建議考生,要歸類考古題題目,出現過3次的題目,表示是「題王」,很重要,一定要熟讀、多練習作答;從未出現過的考題,看過有印象就好

他還強調,要記清楚考古題的題目內容。賴世昌說,有的考生答案背得很熟,卻不記得題目,就會落得「兒子找不到媽媽」,不知從何作答或答不對題的窘境。

新聞來源:100.12.19 聯合新聞網


◎ 考公職/國考達人賴世昌 11試都上榜

聯合報╱本報記者陳崑福】2011.12.19 03:08 am

「如果我當公務人員,服務態度一定會比他好!」卅五年前,屏東地政事務所政風室主任賴世昌擔任外務員,因一張交通違規罰單,到監理站繳交罰款的不愉快經驗,正好又有國中同學多買一張基層特考村里組報名表,邀他一起報名應試,雖僅剩下兩個月時間,但他抓到讀書竅門,以第二名成績考上,從此改變了他的生命,先後參加十一次國家考試,每試必中。

一張違規單改變他人生

賴世昌用圖示法,讓考生了解不同讀書方法,會產生不同效益。
記者陳崑福/攝影
賴世昌說,從小不大喜歡念書,高職念了內埔農工,退伍後,白天擔任外務員,晚上念屏東農專夜間部。有一次駕車送貨違規,老闆把錢給了他,要他到監理站繳罰款。

「我記得很清楚,當天是星期六」,賴世昌說,他從早上9點就到監理站排隊,排隊人潮很多,還有許多幫忙繳交罰款的監理黃牛,到下午2點,還沒輪到他,「怎麼辦?」他問,監理站人員要他下星期一再來。

他下星期一去繳罰款,承辦員竟說「你逾期繳納,要罰兩倍。」賴世昌說,當時年輕,脾氣比較暴躁,當場和對方吵起來,爭取無效,他只有回公司向老闆報告,當時即興起一個念頭,「如果我在承辦員的位置,服務態度一定比他好。」

同學邀報名 索性試一試

回家後,一位國中同學來找他,拿了一分村里幹事基層特考報名表給他,邀他一起報名。賴世昌指出,這位同學國中畢業後考上公立高中,因家裡經營養豬事業,家長要他考上村里幹事,兼顧家族事業,已經連考兩次落榜。

「要不要考英文、數學?」賴世昌這兩科都不好,馬上問這位同學,對方回答:「沒有。」賴世昌追問,還考什麼?同學回答,行政法、行政學、兵役法、戶籍法、歷史地理。

「糟糕!我的國中史地從沒及格過,而且很少超過50分!」但賴世昌認為,還是值得一試,報名後,距考試時間只剩下兩個月。

諧音家聯想 史地有竅門

他認為要考得上,一定要找讀史地的竅門,否則就沒輒,他搭火車到高雄、屏東各大書局找書,但沒有找到,他回到屏東市,信步走到中山公園旁大中書局,看到一本升大學史地合訂本,打開第一頁,導言就寫著斗大的口訣,「中國五嶽,八國聯軍」,史地不能死背、有方法,他心裡大叫「賓果」,「這就是我要找的書,」趕緊回家苦讀。

他說,八國聯軍是俄、德、法、美、日、奧、義、英,他就想成「餓的話每日熬一鷹」,取它的諧音及聯想法,記得快又不會忘記;泰山、華山、衡山、恆山、嵩山是中國五嶽,他用麻將東西南北中順序、搭配「泰華衡恆嵩」與「中」韻腳,記了下來,史記兩科只花了他一星期時間。

一考就上榜 再考展實力

他利用這種方法,每科都花一星期時間準備,為印證讀書效果,他找近10年的考古題練習,發現他都會答,考前他就知道一定考得上,放榜時果然如願考上,分發到屏東市民代表會擔任祕書,他的同學則再次落榜。

賴世昌之後又陸續參加了10次國家考試,他說,一考再考,是因想調動就能調,不必拜託人情關說;另一原因是最高學歷只有屏東農專肆業,雖想報考法律研究所,但早年南部並無大學開設,索性以一次又一次的高普考金榜題名,來證明自己的實力。

新聞來源:100.12.19 聯合新聞網


考公職/類別、開缺多 地方特考超熱門

【聯合報╱記者張錦弘/台北報導】 2011.12.19 03:08 am

「基層特考」已轉型為「地方特考」。本月24-26日登場的地方政府公務人員特考(簡稱「地方特考」),由地方政府開缺,分區報名、分區考試、分區錄取、分區分發,想到離家近的鄉鎮公所任職或當村里幹事,都可報名地方特考

考選部指出,地方特考前身是民國63年開辦的台灣省基層公務人員特考(簡稱「基層特考」),92年整併福建、北高兩直轄市,改成地方特考,由考選部統一舉辦,分成3-5等考試,學歷限制分別為學院、高中職以上畢業、不限學歷,相當於高考三級、普考、初等考試。

地方特考的類科數很多,三等分成66個類科、四等59個類科、五等17個類科,考試科目分別為8科、6科、4科,都只考筆試,沒有口試。

由於類科多、開缺多,地方特考報名人數逐年增加,今年報名人數、需用人數都創史上新高,12萬多人搶2710個缺,預定錄取率只有2.2%,競爭激烈。

考選部指出,地方特考錄取者主要分發到縣市政府、鄉鎮區公所及學校等基層單位,起薪由2.8萬到4.4萬多元不等;由於類科、考試科目和高普考大同小異,以往考生逾半數和高普考重疊,等於另類高普考,今年以沒有學歷限制的5等報名人數最多、需用名額最少,4萬多人搶3百多個缺,預估錄取率不到1%。

地方特考報名時就要選定分發區,限制任用6年後才能轉調,今年15個分發區、各類科及各單位開缺名額、報名人數,見考選部首頁http://www.moex.gov.tw/。

新聞來源:100.12.19 聯合新聞網

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

考公職/吳軒億以戰養戰 拚上高考榜首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張錦弘】 2011.12.05 03:11 am

像多數考生一樣,今年高考三級教育行政類科榜首吳軒億,並非一試中第,而是一考再考,從失敗中累積經驗,她強調,考公務員是長期抗戰,不但要每天讀書、勤練考古題,更要加強心理建設,別為落榜找藉口,「只要堅持到最後,幸福就會來敲門!」
 
捨棄走教職 改拚公務員
 
以吳軒億為例,當初家人原本希望她當老師,因為工作穩定,所以選擇就讀花蓮教育大學初等教育系,但畢業後,遇到少子化,國小老師開缺少,流浪老師滿街跑,加上她覺得自己不適合帶小朋友,打消當老師的念頭,曾和家人有過一番爭執。
 
後來她考上台師大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,入學之後才知道,教育系所的學生,另一條出路是考公務員,從高、普、初考到地方政府特考,都會開教育行政類的缺,很多同學及學長、姊,都曾經有應考的經驗。

民國96年,吳軒億研一時,先報考最基層的地方五等特考,「第一年我什麼都不懂,以為專業科目只有兩科,且都是選擇題,應該比較簡單。」結果比她想像中難,題目涵蓋的範圍很廣,要熟讀書本及考古題,幾乎每題都要答對,才能上榜。沒怎麼準備的她,自然名落孫山。
 
第二年她改考普考,專業科目增為4科,但錄取人數也較多,依然落榜。往後3年她都同時報名高考三級及普考,有一年還加考地方特考三級,分數逐年進步,「但直到今年考高普考,我仍不是那麼有把握。」

沒上補習班 買函授課程

去年研究所畢業後她不死心,一邊在師大當專任助理,一邊準備考試,要求自己在上班日時,每天仍至少讀4小時的書;休假每天讀8小時。

為了讓時間更能彈性運用,她沒上補習班,但比較弱的行政法、教育測驗與統計這兩科,選擇購買補習班的函授課程,大量練習考題。

連續考五年 總算熬出頭

今年9月23日上午,高普考放榜,連考5年的她,期待又怕受傷害,沒特別看榜,直到同學打電話通報喜訊,她不但高普考雙料錄取,高考還是榜首,「我當下覺得不可置信,真的樂歪了,」爸媽也很為她高興,女兒總算熬出頭。
 
不過,儘管吳軒億在近兩千名考生中獨占鰲頭,但她高考平均總分也不過60出頭,最低錄取標準才約54分,可見有多難考。
 
她建議考生以戰養戰,每場相關考試盡量去考,「不要為落榜找藉口或抱怨,如工作或課業太忙,因家庭因素以至於沒時間準備等。」
 
吳軒億指出,準備考試期間,徬徨焦慮是難免的,「但負面情緒不須維持太久,應儘速調整心情到平靜,」且多分享上榜同學的心得,或上PTT國考版汲取前人經驗。
 
她引用電影《當幸福來敲門》的台詞鼓勵考生:「絕不要讓哪個人來告訴你,你不能做哪件事……你有夢,就要誓死保護它……」堅持到最後,幸福就是你的!

新聞來源:100.12.05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LIFE/LIF6/6760600.shtml



考公職/熟讀各科聖經 多注意時事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張錦弘】 2011.12.05 03:11 am


吳軒億說,準備高普考要讀的書很多,要優先讀各科「聖經版」的經典著作。
記者張錦弘/攝影
 
高考三級總共要考8科,考試範圍既多且雜,今年教育行政類科榜首吳軒億建議,各科至少要精熟一本「聖經版」的教科書;且絕不能有弱科,越弱的科目,越要加強;此外,近五年內的考古題,及熱門時事,也都要熟悉。
「準備高普考,念對書很重要。」吳軒億建議考生,一定要問前輩或上網(如PTT國考版),找到各科最經典、最常考的「聖經」,等熟讀之後,再向外擴充到其他書籍。

她舉例,教育行政學的申論題,常會考名詞解釋,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前校長、國立教育研究院院長吳清山和林天佑合編的「教育小辭書」,就很有用,「教訓輔三合一」、「互易領導」等考題,書中都有寫。
其次,各科近五年考古題盡可能都看過,甚至練習過,尤其地方特考出考古題機率較高,絕不能錯失得分機會。

吳軒億特別提醒考生,「盡量不要有弱科,愈弱的科目,愈要多花時間去加強。」

她以教育行政類高考為例,很多人在學時沒讀過必考的「行政法」,應考時很容易放棄,但只要認真讀,反而可以靠這科贏別人很多分,像她這科就特別訂購補習班的函授課程,由於整理得很詳細,今年她行政法考了78分,比她的總分平均多10幾分。
 
她還指出,有些科目會考時事題,不能只是死讀書,平時也要多看報紙期刊,例如準備教育行政學,12年國教、霸凌等議題,都不能不知。

她強調,準備高普考,書一定念不完,但是能念就盡量念,不要慌張、焦慮,不能有「隨便考」的敷衍心態。此外,一定要養成每天念書的習慣,至少要念1小時以上的書。

至於如何做筆記,則因人而異,像她是念第一遍教科書時,先用黃色螢光筆畫重點,第二遍用綠色筆畫,且把較重要的部分用紅筆圈起來。

在複習時,她會在書中空白處,再把問題關鍵用簡單幾句話寫出來,盡量保持課本頁面清爽,讀起來較舒服,不會心浮氣燥。

新聞來源:100.12.05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LIFE/LIF6/6760604.shtml


考公職/教育行政類科 跟老師一樣難考

【聯合報╱記者張錦弘/台北報導】 2011.12.05 03:11 am


教育相關科系、或修過師資培育課程的學生,想吃鐵飯碗,卻又不想當老師,可報名公務員考試,每年都會釋出「教育行政」類科的名額,但競爭激烈,有的錄取率甚至不到1%,和甄選老師一樣難,考生一定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。
 
國家考試分為「公務人員考試」、「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」兩大類,前者是公務員的任用考試;後者是專業的證照考試。

公務員考試又分為高等、普通、初等考試、特種考試及升官等升資考試,從高、普、初考到特考中的「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」,都有教育行政類科,只要符合學歷,不限相關科系都可報考。
 
以高考為例,又分為一到三級考試,分別限制博士、碩士、學士以上才可報考,今年二級高考教育行政類205人報名,錄取8人;三級高考,1947人報名,錄取59人,月薪起碼4萬多,大多分發到教育部、各縣市教育局處及學校。
 
但經建會等和人才培育有關的部會,有時也會釋出名額,教育行政高考三級榜首吳軒億,今年就以第一志願分發到經建會。

至於只限高中職以上學歷報考的普考,今年教育行政類1911人報名,只錄取34人,比高考還難考;錄取率最低的是不限學歷的初考,2332人報名,只錄取9人,錄取率不到1%。
 
至於分別和高考三級、普考、初考同級的地方特考三、四、五級,今年也都有開教育行政的缺額,但是名額不多,分別是33、11、2人。

吳軒億說,公務人員考試層級越低,學歷限制越低,專業科目也越少,因此越多人報名,但錄取人數少,反而很難考。

以初考或地方特考五級為例,專業科目只有2科,而且只考選擇題,看似比專業科目考6科的高考三級或考4科的普考簡單,但因為競爭激烈,若未全力準備,碩博士可能照樣考輸高中畢業生。

新聞來源:100.12.05 聯合新聞網http://udn.com/NEWS/LIFE/LIF6/6760594.shtml

 

 

請至國考福利社 臉書噗浪Google+page參與討論

 

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

法規滾瓜爛熟 20歲考上高考

更新日期:2010/09/21 14:10

(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21日電)高普考今天放榜,今年年紀最小錄取者是20歲的學生蔡秉璋,他說,準備考試要把自己當成什麼都不會,因「一杯水如果太滿的話,什麼都倒不進」,念書訣竅則是先把法規背熟。

高考三級起薪就有新台幣4萬元,年僅20歲的蔡秉璋考取高考三級會計類科,未來一服完兵役,就有鐵飯碗捧在手上。

現在還在台中技術學院就讀二技的蔡秉璋,用五專學歷報考,他說,自己花了1年半準備國考,學校有課時,每天還要額外花3到6個小時準備,學校沒課時,每天要花10個小時準備

他說,為了準備高考有上補習班,而且「一定要坐第1排」,念書訣竅是先把法規背熟,最沒把握的財政學、政府會計等科目,是放在最後才準備。

要紮實地讀,把自己當成什麼都不會,因為一杯水如果太滿的話,什麼都倒不進」,他形容自己準備國考的心態。不過,年僅20歲,蔡秉璋講起話卻超成熟,記者打趣問他,「有沒有謊報年齡?」,他笑稱「受訪前,我有打過草稿」。

蔡秉璋說,父母都是公務員,而現在台灣經濟有點不太景氣,所以他也選了公職這條路;他去年考過地特四等,今年也考過關務特考四等,不過都沒考取,今年第1次考高普考會計類科,很幸運地就考取了。

他說,自己還要服兵役,當完兵就要投入公職的工作,而現在最想「徵女友」。

新聞來源:中央社新聞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921/5/2dhdx.html

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

基層「薪」酸又辛苦 台鐵留不住新人

〔記者孟慶慈、曾鴻儒、李文儀/綜合報導〕景氣差,搶捧公家飯碗者眾,台鐵近三年來辦特考,報考人數有增無減,但新進人員流動率偏高,讓台鐵大傷腦筋。

台鐵九十七、九十八年都舉辦特考,今年六月下旬又將再辦特考,預計錄取基層、中、高階人力共八、九百人,報名人數近七萬人,錄取率不到二%。但由於台鐵工作性質、制度與福利不如預期,以致部份擠入窄門者,興起離去念頭。

台鐵老員工指出,近幾年最缺的是車輛調度運轉部門,工作包括火車頭調轉、鐵軌方向調動等,都要人員現場操作,對六、七年級人來說,挺辛苦的,也是流動率偏高的主因。

20年資歷薪水3萬多

台鐵人員表示,台鐵黃金時期已過,服務二十年的基層人員薪水也只有三萬多,怎能留住人?

台鐵官員指出,這幾年新進人員流動率確實較高,平均離職率都在六、七%左右,分析主因在於鐵路特考較早考,之後還有高、普考與國營事業考試,考生一旦錄取其他考試,就會選擇放棄台鐵。此外,台鐵基層人員很辛苦,也讓不少人因此打退堂鼓,沒做多久就另謀出路了。

一旦考上高考就跳槽

台鐵局長范植谷舉去年鐵路特考土木科為例指出,前三名後來都考上高考,三人最後只留下一人,他還特別瞭解為什麼留得住人,原來是這位員工喜歡鐵路才留下來。

另一個原因則是台鐵員工不管錄取成績高低,都可能被派往任何縣市,但高普考依錄取成績填寫志願分發。范植谷說,為了改善此一情況,今年鐵路特考也將比照高普考,依錄取成績來填寫志願分發。

范植谷說,除了分發方式的改變,今年鐵路特考也將會有若干比例的備取者,一旦有錄取者離職,會讓備取者遞補,以改善流動率高的情況。

 

新聞來源:自由電子報